close
幾個星期以前,看到電視上播出「教改十年」特集。
天下雜誌策劃了一個專題─拍攝教改專題紀錄片,當中記錄了來自不同地區、不同家庭的五個孩子--十年前(約國中生)與十年後(成人),對自己的夢想、期待以及對自己的看法有什麼改變,也看看十年來,「教育」在他們身上,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。
(天下雜誌同時也推出了一本「關鍵能力--你的孩子到底該學什麼?」的教育專刊,標題聳動,很快就吸引了家長、老師們的關切與注意。)
我當時看完這個教改十年的專題報導後,一直想寫些什麼,但是實在是太忙,就一直沒有動手。
(現在已經完全忘記當時到底在忙什麼,當然現在也不是比較閒,仍有一牛車的事情等著我動工)
今天好不容易有個短暫空檔,上了網搜尋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01.asp 一步一腳印--發現新台灣
當中有:
教改十年--前篇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33716以下是我節錄的片段--
記者:「現在的夢是什麼?」林宏明:「好好賺錢,好好賺錢就好,我不會去想什麼夢,就好好賺錢,把小孩子養大,生活過好一點,把他們供養到不要像我以前那樣就好。」記者:「你以前哪樣?覺得以前不好嗎?」林宏明:「翹課,愛翹課,所以要小孩要讀書喔,嗯,要讀書!」
教改十年--中篇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60420
教改十年--後篇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65805 以下是我節錄的片段--
賴茹君說:「如果可以的話,我希望我當初(十年前)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、老師的話,真的,讀書對你是好的,真的考上好的學校,你會學到比較多的東西。一個什麼的文憑,對你是有幫助的,可是你沒有長大,你不會知道這些都是真的。」
「教改十年」的影片,把主角與記者的對話都完整記錄下來了,我們可以看見十年前與十年後他們說話的內容與想法,可惜沒辦法看見這些孩子的表情與氣質上的轉變(這很有趣),不過大家還是可以先讀文字,因為文字記載也很詳實(我去問問是否有片段影片,改天再放上來和大家分享)。
我有時候也會想,我教出來的這些孩子,十年後(我的學生是低年級,恐怕要等二十年呢)不曉得會是什麼模樣?
其實造就這些孩子(影片中主角的年紀僅比我小一些,有的還和我差不多呢)改變的,不見得是教改,當然大環境(除了教育政策外,還有多數人所認同的「價值」)還是主要原因。
只是,教改推行時,我們常抱怨政策(觀念)、抱怨學校(老師)、抱怨家庭(家長)...
但是,我覺得最重要的影響因素,還是孩子本身。
在做許多決定時,孩子是不是願意花時間思考--願意多聽、多看、多想,而不只是盲從?
最重要的,是孩子是否擁有自我負責的能力。
自己對自己負責,不只是孩子,也是當他們長大以後,一直該持有的人生態度。
所以我常告訴我的家長們,要孩子學會自己負責,不光用說的,要從小事教起,在班上,我也是這樣在訓練他們--做任何事情,要想後果,也要學會承擔後果,為自己負責。
例如:上課「不守秩序」,那麼下課就要留在教室「守秩序」,被剝奪自由;地上有垃圾、放學前要撿起來,一張不撿,就要再撿十張;功課漏寫就要補寫、忘了交就得補交,字亂寫、就要重寫,寫錯就要訂正;生病了、家裡有事請假了,落後的課業進度與分內該做的事,都還是得在事後慢慢的補回來。
這些小事就是要養成孩子為自己負責的好習慣,有人會說:「他才一年級耶」。而我的想法是,他「已經」一年級了,就該學做一年級的孩子該做的事。
所以,大部分我的學生請假時,都會委託哥哥姐姐、爸爸媽媽、同學、鄰居...有時也是孩子本人來跟我要請假當天的作業。
細心的家長,還會請我提供當天的教學進度,好讓他在家協助指導。
孩子請假了,班級人數變少,但我並沒有比較輕鬆,有時反而更忙(因為等他「歸隊」,我有一堆他的作業需要及時批改、還要個別檢查是否都補齊了、落後的進度是不是都學會了)。其實,這些小細節,對孩子來說,都存在著示範的作用。
我們要孩子知道,自己該做的事,就是該自己完成,自己犯的錯,就應該自己承擔。不是睡過一覺,或者被師長念一念,就都沒事了。
孩子現在還小,可以負責的事真的不多,但從這些小事中,我們都可以看見一個孩子是怎樣面對自己。踏實、按部就班習慣的養成,都要從小事教起。
截至目前為止,多數我的家長,都能認同我的理念,我也很感激總是默默支持,並與我合作的家長。
配合物理學的定理,家長與老師的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,孩子才會在作用線上產生最大的位移,獲得最大的進步,得到最大的「功」(work)。
同理可證,如果家長或老師在另一方以反方向拉扯,那麼,孩子的進步(有時可能不進反退)一定會非常有限。
PS.這一段話,我一定要mark起來,作為下學期親師座談會的主題。
天下雜誌策劃了一個專題─拍攝教改專題紀錄片,當中記錄了來自不同地區、不同家庭的五個孩子--十年前(約國中生)與十年後(成人),對自己的夢想、期待以及對自己的看法有什麼改變,也看看十年來,「教育」在他們身上,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。
(天下雜誌同時也推出了一本「關鍵能力--你的孩子到底該學什麼?」的教育專刊,標題聳動,很快就吸引了家長、老師們的關切與注意。)
我當時看完這個教改十年的專題報導後,一直想寫些什麼,但是實在是太忙,就一直沒有動手。
(現在已經完全忘記當時到底在忙什麼,當然現在也不是比較閒,仍有一牛車的事情等著我動工)
今天好不容易有個短暫空檔,上了網搜尋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01.asp 一步一腳印--發現新台灣
當中有:
教改十年--前篇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33716以下是我節錄的片段--
記者:「現在的夢是什麼?」林宏明:「好好賺錢,好好賺錢就好,我不會去想什麼夢,就好好賺錢,把小孩子養大,生活過好一點,把他們供養到不要像我以前那樣就好。」記者:「你以前哪樣?覺得以前不好嗎?」林宏明:「翹課,愛翹課,所以要小孩要讀書喔,嗯,要讀書!」
教改十年--中篇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60420
教改十年--後篇
http://www.tvbs.com.tw/tvshow/new_taiwan/ShowContent1.asp?cde=20061206165805 以下是我節錄的片段--
賴茹君說:「如果可以的話,我希望我當初(十年前)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、老師的話,真的,讀書對你是好的,真的考上好的學校,你會學到比較多的東西。一個什麼的文憑,對你是有幫助的,可是你沒有長大,你不會知道這些都是真的。」
「教改十年」的影片,把主角與記者的對話都完整記錄下來了,我們可以看見十年前與十年後他們說話的內容與想法,可惜沒辦法看見這些孩子的表情與氣質上的轉變(這很有趣),不過大家還是可以先讀文字,因為文字記載也很詳實(我去問問是否有片段影片,改天再放上來和大家分享)。
我有時候也會想,我教出來的這些孩子,十年後(我的學生是低年級,恐怕要等二十年呢)不曉得會是什麼模樣?
其實造就這些孩子(影片中主角的年紀僅比我小一些,有的還和我差不多呢)改變的,不見得是教改,當然大環境(除了教育政策外,還有多數人所認同的「價值」)還是主要原因。
只是,教改推行時,我們常抱怨政策(觀念)、抱怨學校(老師)、抱怨家庭(家長)...
但是,我覺得最重要的影響因素,還是孩子本身。
在做許多決定時,孩子是不是願意花時間思考--願意多聽、多看、多想,而不只是盲從?
最重要的,是孩子是否擁有自我負責的能力。
自己對自己負責,不只是孩子,也是當他們長大以後,一直該持有的人生態度。
所以我常告訴我的家長們,要孩子學會自己負責,不光用說的,要從小事教起,在班上,我也是這樣在訓練他們--做任何事情,要想後果,也要學會承擔後果,為自己負責。
例如:上課「不守秩序」,那麼下課就要留在教室「守秩序」,被剝奪自由;地上有垃圾、放學前要撿起來,一張不撿,就要再撿十張;功課漏寫就要補寫、忘了交就得補交,字亂寫、就要重寫,寫錯就要訂正;生病了、家裡有事請假了,落後的課業進度與分內該做的事,都還是得在事後慢慢的補回來。
這些小事就是要養成孩子為自己負責的好習慣,有人會說:「他才一年級耶」。而我的想法是,他「已經」一年級了,就該學做一年級的孩子該做的事。
所以,大部分我的學生請假時,都會委託哥哥姐姐、爸爸媽媽、同學、鄰居...有時也是孩子本人來跟我要請假當天的作業。
細心的家長,還會請我提供當天的教學進度,好讓他在家協助指導。
孩子請假了,班級人數變少,但我並沒有比較輕鬆,有時反而更忙(因為等他「歸隊」,我有一堆他的作業需要及時批改、還要個別檢查是否都補齊了、落後的進度是不是都學會了)。其實,這些小細節,對孩子來說,都存在著示範的作用。
我們要孩子知道,自己該做的事,就是該自己完成,自己犯的錯,就應該自己承擔。不是睡過一覺,或者被師長念一念,就都沒事了。
孩子現在還小,可以負責的事真的不多,但從這些小事中,我們都可以看見一個孩子是怎樣面對自己。踏實、按部就班習慣的養成,都要從小事教起。
截至目前為止,多數我的家長,都能認同我的理念,我也很感激總是默默支持,並與我合作的家長。
配合物理學的定理,家長與老師的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,孩子才會在作用線上產生最大的位移,獲得最大的進步,得到最大的「功」(work)。
同理可證,如果家長或老師在另一方以反方向拉扯,那麼,孩子的進步(有時可能不進反退)一定會非常有限。
PS.這一段話,我一定要mark起來,作為下學期親師座談會的主題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