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以下文章摘錄自北縣教育局網頁*
注音符號檢測,對家長的建議:

對於注音符號檢測,家長應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學習。在音符號檢測完畢後,各校將會檢視每個孩子十週的學習狀況,如果學習狀況有待加強,則注音符號補救教學的機制就會進入。同時十週後,學生也開始學習國字,有些學生的注音學得不好,可是配上國字後,都能寫對國字的注音。注音符號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符號,它只是用來輔助學習國字,所以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力,只要學生在學國字後能夠寫對注音就沒有問題了。

    某些學生學不好的地方實在是情有可原,就拿ㄣ、ㄥ來說,一般人說話根本不會強調ㄥ,ㄒㄧㄥ也都讀做ㄒㄧㄣ,學生難免覺得奇怪,怎麼說的與寫的不一樣呢?還有「ㄅㄆㄇㄈ不得與ㄨㄛ拼」,明明ㄇㄛ念起來就是ㄇㄨㄛ,卻不能寫ㄨ,學生問為什麼,筆者也只能解釋道:因為ㄅㄆㄇㄈ與ㄛ很要好,所以之間不能有其他符號。

    大環境的說話習慣已經有部份偏離注音符號的發音,使得正確的發音與實際生活應用有一段差距,造成一年級學生學習此一抽象符號十分吃力。若能在十週注音符號教學後,能認念符號、書寫符號,以協助讀書、識字、說話,其注音符號的基本能力就達到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4.10.24  注音符號檢測之淺見

北縣這次推出「小一注音符號大會考」。
要全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十週後,接受紙筆測驗。並且抽樣調閱試卷,瞭解學生學習狀況。
縣府來了公文,上面洋洋灑灑的列了許多對應能力指標。彷彿考不好全是老師的責任--天知道這樣的考試恐怕連大人都無法寫100分的(試問有多少人知道,「ㄐ一ㄥ ㄩˊ」和「ㄐ一ㄣ ㄩˊ」不一樣?),我一直覺得注音符號的學習,在學習國字後,會越來越進步。畢竟「符號」真的很抽象。透過國字的輔助,會更好才是。

我並不是反對紙筆測驗,而是深覺題型設計不太妥當,有些更必須要有「基本常識」才有辦法作答。

例如:用注音符號讀句型、 回答問題以及判斷注音符號的筆順。懂國字的大人,看一堆注音符號都要停頓幾秒,稍加轉換,才有辦法了解題意。還要這些只學了十週的孩子便能順利回答?

莫怪呼家長緊張,只好在孩子讀小學前先「偷跑」。再重新看一次公文,更覺得惱。

稍微有點sense的老師們都應該知道,第一階段是指「一年級~三年級」,換句話說,公文上的那些指標,應該是三年級孩子所需達成的能力。這怎麼會要一年級的學生(更何況他們才「剛」讀一年級)完成?是教育局糊塗了?還是我讀能力指標有問題呢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***
上面是兩年前我的教學隨筆。兩年前也帶一年級,當時北縣第一次舉辦注音符號檢測,以往小一的注音符號檢測都是闖關性質的多元評量(現在其他縣市某些小學還是這樣),主要檢測孩子的聽、說、讀,「寫」當然也有,但絕非大部分。
我當時的想法也比較傾向多元評量,不贊成注音符號採用單純的紙筆測驗。
今年又再接手一年級,我的想法稍微改變了--只要題目不要太脫離兒童的生活經驗與孩子的常用語彙,紙筆測驗倒是無可厚非。
我覺得重要的是老師、家長對檢測分數抱持的態度。
注音符號檢測分數應是一種「標準參照」,意思是說若孩子有達到某一個水準(如:70分)應可過關,沒有達到標準的孩子,家長、老師要進行補救教學,而不要過於計較100分與90分的孩子的程度(其實程度差不多,只差在細心度吧)。
誠如教育局的建議--注音符號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符號,它只是用來輔助學習國字。
希望家長們不要太緊張,進入國字的殿堂,語文學習才真正開始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chi0226 的頭像
    chachi0226

    我的教學筆記

    chachi0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